"长期照护、长期护理、长期护理保险、长期护理保障"哪个才对?争夺正名背后「内有乾坤」!
来源 : 爱君家政  |  编辑 :上海爱君总部   |  2017-06-26
分享到:
0

长期照护概念和称谓的解析

长期照护,顾名思义就是对失能者进行长时间的照料护理。作为一个制度体系,它包括长期照护的保障体系、服务体系、经办管理和监督体系。

(一)关于长期照护的概念

对于长期照护体系的概念,不同国家和不同组织有不同的定义。我国官方目前也尚未有一个权威的表述。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长期照护的界定,应该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下面我们就对这个定义做一解析。

该定义是:“长期照护是由非正规照护提供者(家人、朋友或邻居)、正规照护提供者(卫生、社会及其他专业人士)以及志愿者进行的护理照料活动体系,以保证那些因不具备完全自我照料能力的人,能继续得到其个人喜欢的以及较高的生活质量,获得最大可能的独立程度、自主、参与、个人满足及人格尊严”。

这个定义有这样几层含义:

1、照护的对象,即被照护人。指那些 “因身体、精神及认知能力障碍” 而失去自理能力的人,可以简称失能者。

2、照护服务提供者,即照护人。包括三类人:

非正规照护提供者(家人、朋友或邻居),

正规照护提供者(卫生、社会及其他专业人士),

志愿者。

3、照护服务的内容。这里没有展开表述,只概括为 “护理照料” ,显然是应该包括生活照料。

4、照护的目的或要达到的目标。使失能者 “继续得到其个人喜欢的、以及较高的生活质量,获得最大可能的独立程度、自主、参与、个人满足及人格尊严” 。这个表述有些绕口,却道出了照护服务的真谛,这里每一个词组都有其独特的含义,与我们传统理解的照护、看护有很大的不同(不是被动的照护,而是要在照护中,充分调动被照护者自身的积极因素,尽可能使之得到自主感、参与感、满足感和人格尊严,得到较高的生活质量)。

5、 “长期” 的含义。长期是区别于急症的临床护理,或短期护理,指被照护对象已基本没有回复自理能力的可能,需要长期照护。不少国家将长期确定为失能期6个月,超过6个月仍不能自理,可申请长期照护待遇。

(二)关于长期照护的称谓

长期照护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服务体系,最早产生于先期进入老龄化的发达国家。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加之后期引进这一制度体系的翻译问题,各国对长期照护概念的定义多有差别,其称谓也呈现多样化。有的叫长期护理,有的叫老年护理,还有的,如日本叫介护,新加坡叫 “乐龄健保” ,台湾开始叫长期照护,后来又改称长期照顾。

十几年前,我国有专家开始向国内介绍这种制度,当时对此不可能有较深入的研究和比较,将其翻译为 “长期护理” ,大概就是为了区别于 “临床护理” 。

后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学者开始研究这项制度,有关研究文章对该项制度出现多种称谓,有的认为这项制度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失能老年人,因此称 “老年护理” ;有的认为这项制度的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两个方面,因此应称为长期照护;也有的认为其主要的支出是照料或照顾的费用,医疗护理的费用已有医保支付,作为一项独立的制度,称长期照料或长期照顾比较合适。

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文献对此的称谓也不一致,如2011年国务院《社会养老体系建设 “十二五” 规划》提出, “可以探索实施老年护理补贴、护理保险,增强老年人对护理照料的支付能力”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若干的意见》提出, “鼓励老年人投保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 。

由于国家对此项制度的名称和概念没有明确的界定,近几年各地开展此项制度试点的名称也是五花八门:如青岛市乃至山东省的试点城市,统称为 “长期医疗护理保险” ,长春市乃至吉林省的试点统称 “医疗照护保险” ;上海市的试点叫 “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 (2016年的试点办法,已按人社部试点意见改称 “长期护理保险” );南通市的试点称为 “基本照护保险” ;成都市虽是在人社部试点意见下发后出台的试点办法,但仍使用了 “长期照护保险” 的称谓,等等。

随着对国外此项制度的深入了解和国内部分地区的试点,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逐渐认识到,有必要对该项制度的名称及基本概念进行统一和规范。主管社会保险的人社部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认为,将这项制度称为 “长期护理” 似不够准确,其保障的内容主要是对失能者的照料,护理是次要的,准确名称应该是 “长期照护” 。作为社会保险,长期照护应该从医疗保险分离出来,成为独立险种。

2013年以后,人社部门的专业刊物,凡涉及到这项制度的,基本都逐步改称为长期照护保险。2015年底,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召开了一个专题研讨会,主办方和入会专家,都统称这项保险为 “长期照护保险” 。该会还组织专业人员翻译了日本介护保险法,名字就直接译成了《日本照护保险法》,编印了台湾长期照护的一些资料,题目就叫《台湾长期照护保险资料汇编》。

但是,近期国家的有关文件凡涉及到此项制度的,似都是沿用了 “长期护理” 这一称谓。如我国新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逐步开展 “长期护理” 保障工作,保障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国家 “十三五规划” ,也提出了要探索建立 “长期护理保险” 制度,说明目前官方对此的正式称谓是 “长期护理” 。因此,人社部2016年推出的试点文件名称,仍然确定为《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

对于这项制度的名称和概念,近两年在网络上讨论的也比较激烈,有些网友为其添加了部门利益之争的色彩。笔者把微信群里的一些议论总结了一下:

卫计部门主张称 “长期护理保险” ,因长期护理是从临床护理、短期护理发展引申出来的,离不开医疗和护理,而 “照料” 似不属于其管辖范围,因此有人说,卫计部门近期异乎寻常的主抓 “医养结合” ,是想以医养结合代替长期照护,争取对这项工作的主导地位。

民政部门多年前就曾组织人员到国外考察,也曾举办高层论坛,呼吁建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近期却降低了调门,强调尽快建立高龄失能补贴(上海市每年拿出40多亿建立老年人综合补贴,不知是否民政部门的功劳)并转而推动商业护理保险(北京在海淀区试点),其有关领导的讲话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呼吁尽快建立的制度,由 “长期护理保险” 变成了 “长期护理保障” 。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民政部门要守住阵地, “保障” 仍属于民政范围, “保险” 就不属于民政管辖的领域了;人社部门近年急着为该项制度 “正名” ,改 “长期护理” 为 “长期照护” ,其实质是担心建立这项制度从医保里出钱,随着老龄化加剧,不少地方的医保基金已捉襟见肘,难以再扩大保障范围,解决照护问题必须单独筹资,建立独立险种。文章来源转载

爱宁(上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是爱君家政和邦宁护理强强联手打造的养老护理服务公司。通过引入日本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为失能、疾病、伤残、术后类人士和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居家护理、康复和生活照料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减轻家庭成员精力负担,同时通过优秀的培训管理团队,打造独具特色的高端养老产品及养老护理服务,旨在提供客户亟需的服务,解决社会和家庭的困扰。
爱宁秉承“爱宁护理,安养如意”的服务理念,旨在提供客户亟需的服务,解决社会和家庭的困扰。

【家政中国】护理一站式解决服务平台

爱宁总部客服电话:021-51088321


分享到:
0